加缪手记卷一(Carnets 1935-1942)读书笔记
/加缪
他始终保有完全的归属感与忠诚。
世间真正的财富来自大自然无分别心且超越生死的无穷美好;
另一方面却又渴望如修士般宁静专一的生活。
生命有诞生亦有死亡,两者既相反又互补,皆为生命的真实面,人应平心接受并尽力维持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加缪的一生无论是行为、思想或创作,都在尽力维持各种相对引力间的脆弱平衡,稍一大意或一时松懈,就可能失足坠落至绝对之恶中。
加缪很早便定下了创作方向:由荒谬(存在的前提),经过反抗(自由与正义的追寻),到爱与公平(mesure,相对性与平衡,相对于极端主义)。
他的不凡,在于他的勇气和意志力,永远尝试去了解而不妄下断语的自我要求,以及借由创作肯定人性价值并追求真理的努力。
根据其记于1937年9月15日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出加缪对自己生命以及自身艺术的态度:“好比搭乘那种长途夜间火车,在车上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准备之后的行程,独处,用不可思议的耐心去爬梳那些念头,不让它们四处乱窜,然后继续向前推进。
◆ 大事记
1934
第一次婚姻。
加入共产党。
◆ 第一本 1935—1937
我要说的是:
人们可能会——非关浪漫地——对失去的穷困有一种乡
愁。那种一贫如洗的生活过得够久的话,就会培养出某种敏锐度。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儿子对母亲所抱持的那份奇怪情感,就成了他整个敏锐度(1)的来源。
由此,心里明白的人会心存感激,并感到良心不安。
亦即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在那些或卑微或虚荣的人们当中,我曾经最真切地触及我所认为的生命真谛。这个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艺术对我而言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个手段。
非常人戏的人,连提到咫尺外某某医生的公寓时,都要说那是“那一边”。
让·格勒尼埃(2):我们总是瞧不起自己。而贫、病和孤独: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永生。“我们总是必须被逼到走投无路。”
就是这样,丝毫不差。
“经验”是个虚荣的字眼。经验不能实验。经验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我们只能去忍受它。与其说是经验,还不如称之为韧性;与其说我们能忍,还不如说我们在受罪。
另外一个听到她这么说,眼底闪过一抹残忍的喜色,一面拉起对方的手,“哦!那我们就可以一起上路了。”
同样这两个女人,一个大限不远的结核病患,一个就快痊愈了。为此她还前往法国,接受了一种全新的疗法。
8月的雷雨天。热风和乌云。但东方却透出一抹晴蓝,轻盈而剔透。教人无法直视。这样的蓝,对眼睛和灵魂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美会令人受不了。美让人万念俱灰,因为我们是多想要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情感、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完全表现。
子弹射进了那男人右边的太阳穴。他头朝着受伤的那边一歪,倒地不起。一旁的朋友由于酒精作用,加上惊吓过度,竟绕着他的尸体跳起舞来。
身为洞穴之囚,我在此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阴影(3)。
1月的午后。空气仍有寒意。到处是薄薄一层、用指甲一掐就会裂开的阳光,但它也让所有的事物蒙上一抹像是永不凋谢的微笑。
如果循着这道光一直过去,我就能找到我自己。
我自己,亦即此一让我得以从表象世界解放出来的极度感动。再过一会儿,别的人和事物就又要将我掳走了。
我一整天都在浪费时间,却被说成很活跃。
那些要遁世的就让他们去吧!我既目睹了自己的诞生,便再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书翻到心爱的那一页上。这一页今天在世界这本大书面前,看起来何其索然无味。我若曾经如何地受苦,我今天就如何地离苦。
最重要的是保有人性和单纯。
“我现在知道我会把这些都写下来。一棵树,历经那么多苦难,最后总要结出果子来。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我需要留下见证。尽管这样的循环又会周而复始。”
“……我只想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但会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
“别人写作,是基于迟发性的诱惑。他们人生中的每一个失落,都可以是一部艺术作品,一个用他们生命中的谎言编织起来的谎言。至于我,从我笔下流露出来的将会是我的幸福快乐。即使这其中不乏残酷的成分。我需要写作就像我需要游泳,这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人对他人的要求,总是多于对方所能给予的。假装自己一无所求是种虚荣。但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和绝望。而我自己可能也是这样……
让·格勒尼埃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整个问题就在于:要为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理想而去认同一些愚行吗?”如果答案为肯定:很美。否定的话:很诚实。
幸福感以及那些感到幸福的人。他们只会得到他们应得的。
Dolorem exprimit quia movit amorem.
人只要不把自己杀掉,就不能对人生多说什么。
祸不单行——他的勇气——人生就是由这些不幸组成的。他寄寓在这幅疾苦的画面中,每天生活的基调就是早出晚归,孤僻,不相信别人,愤世嫉俗。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意志坚强的禁欲主义者。认真说起来,事情也不是没有好转的迹象。某日,发生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有个朋友漫不经心地跟他说话。结果那天他回家之后就自杀了。
温柔而绝望的时刻。没有人可以拥抱,没有目标可以满怀感激地献身。
钢琴声,从很远的地方。他就坐在这堆灭绝和这场苦难中。突然间这整个人世的意义让他如鲠在喉(他的手还在继续往外拨,玻璃杯一个个往下掉)。他清了好几个小时,一股无法诉诸言语的巨大愤怒撼动着他,双手泡在猫尿里,想到还有晚餐要做。
“这还没什么。让我觉得最痛苦的,是那些世俗之见。”—追着货车跑,速度,灰尘,杂沓。那些绞盘和机械狂乱的节奏,海平线上起舞的船桅和摇摇晃晃的船壳。货车。在路面铺得高低不平的码头上颠簸前行。一阵白粉笔灰似的尘埃扬起,烈日和鲜血,背景是有着奇幻氛围的偌大港口,两个年轻人正全速奔离,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天旋地转。
我一切的努力,无论在哪方面,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幸和幻灭,都是为了能够再和世界有所接触。甚至在我内心深处的忧郁里,也如此渴望着爱,也会只因为在晚风中看见一座山丘而感到如此陶然。
重点是:不要迷失自我,也不要遗失自己沉睡在这世间的那部分。
所有的涉猎=自我崇拜?不。(11)
自我崇拜必然招致不求甚解或乐观主义。两种都毫无意义。不是在选择自己的生命,只是在延展它。
注意:克尔凯郭尔,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有比较。
哲学作品:荒谬性。
文学作品:力量、爱和意味着征服的死亡。
以上两项,都要混合两种文体并维持特有的笔调。有天一定要写出一本有意义的书。
至于这样的压力:沉稳以对——蔑视比较。
受苦并不会带来权利。
知识分子?是的。而且永远都不要否定。知识分子=有办法让自己一分为二的人。我喜欢这点。我很高兴自己能够两者兼具。“如果可以二合为一呢?”实践上的问题。应该要全心投入。“我瞧不起智识”其实意味着“我无法忍受自己有所怀疑”。
看希腊。精神和情感,对表情的追求是没落的证据。当微笑和眼神出现后,希腊雕刻就开始没落了。就好像16世纪那些“彩色画家”对意大利绘画产生的冲击一样。
无意之间变成伟大艺术家的希腊人之吊诡。
我们这个时代深受其害的,是对那些价值的信仰,并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都不再荒谬。永别了,我要回到历史里,我在里面已经被关了那么久,被那些害怕爱得太多的人。
爱之于M:
——“您已经到了那种乐于将别人的小孩视为己出的年纪。”
——“他要一直到听说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有办法做爱。”
文明并不在于精致化程度高低。而是在于某种一整个民族共有的意识。而这样的意识,向来就跟精致化无关。它甚至是不会转弯的。把文明看成某个精英阶级的作品,就是把它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的文化搞混了。
非赢不可的心态,表示这人的精神层次很低下。
女人——相信自己的看法更胜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世界,有些日子它会骗人,有些日子却只说真话。它说的是真话,今晚——而且是那么地坚持,美得那么哀愁。
一种枝节心理学的谬误。人会寻找自我、分析自我。为了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心理学是一种行动——而非对自我的反省。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界定自我。完全了解自己,就是死。
年轻时,我们对某地景的依恋会胜过于对某人。
因为前者可以任人诠释。
这些发表在这本集子里的散文,有很多是不成形的。这并非为了贪图方便而蔑视形式,只是欠缺成熟度。对那些能够照见真章的读者,这些文章仍在习作的阶段,而我唯一有求于他们的,是关注它们日后的进展。
书写,就是不问世事。某种程度上的隐居在艺术里。重写。努力总会带来收获,无论是什么样的。那些无法成功的人,是懒惰的关系。
帝国主义是纯粹的文明。参见:塞西尔·罗兹。《扩张即一切》——各文明像一个个小岛——文明是文化必然的结果(参见:斯宾格勒)(23)。
文化:人类面对宿命的呐喊。
疾苦世间的悲壮奋斗。追求长生不死之徒劳无益。是的,我们感兴趣的是我们的宿命。而非什么“之后”、“之前”。
玛德莱娜(27)的景色。会让人渴望贫穷的美丽。我已如此远离我的狂热——除了爱之外,没什么可引以为傲的了。要把盘踞在我心头的说出来,赶快说出来。
“毫无关联。”真正的小说。那种会用一辈子去捍卫某种信仰的人。
基督教和纪德一样,要求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只是纪德能从中看到某种别的乐趣。至于基督教,只会认为这是一种苦修。就这层意义上,基督教比身为知识分子的纪德来得“自然”。但和一般人比起来,还是显得矫情,因为一般人知道饮泉止渴,而且欲望总是以厌倦收场(一种“对厌倦的颂扬”)(28)。
维也纳——文明——层出不穷的奢华和护城花园。藏在这匹丝缎褶缝里的深深绝望。
绘画:沉重而凝固的世界。信心,等等。
一对夫妇:那男人想在第三者面前炫耀。女人马上说:“可是你也一样……”然后试着贬抑他,让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平庸。
革命、荣耀、爱和死。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如果代价是我内心那个,如此深沉又如此真实的东西?
“然后呢?”
“如此沉重的泪流,”他说,“就是让我对死这么感兴趣的原因。”
但灵魂高尚者,在采取这个行动时,没有不感到绝望的。
巴黎的温柔和热情。猫,小孩,懒散的巴黎人。各式各样的灰,天空,一场由石头和水流组成的盛大游行。
他每天都到山上去,又默默地回来,头发上都是草,身上都是一整天下来的刮痕。每一次都是无须勾引就被诱惑了。对这个不友善的地方,他内心的抗拒逐渐在减弱。他终于可以想象自己是棱线上那株孤杉背后的朵朵白云,是那漫山遍野、有着粉红斑点的柳叶菜、花揪和风铃草。
他让自己融入了这个嶙峋的芬芳国度里。登上遥不可及的山巅时,眼前豁然一片无际的风光,但他内心初生的爱意并未因此获得舒缓,而是暗自和这个不仁的天地订立某种约定,两张刚强倨傲的脸庞之间的停战协议,像敌人在互相威吓,而非朋友间的全然信赖。
也许他从未觉得自己和世界这么契合过,他的行进路线和日光同步。
由此可见一般人根本不关心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就是要赌,没错,就是要赌看看,拿他们一部分的人生和所谓的基本权益做赌注。
让我痛心的,是一般人对性灵高低的重视程度。您觉得忧郁,不可能再过两个人的生活。因为如果您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就无法忍受那些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时这个大概就可跟有没有胃口或想要干什么一样重要了……
伟大的爱情故事
“您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的,夫人,当我和您在一起的时候。”
最后是比萨,它那充满生气的肃穆,那些绿色和黄色的宫殿、大教堂以及沿着拘谨的阿诺河畔展开的优雅风韵,那种拒绝敞开心扉的高贵情操。一个腼腆而敏感的城市。夜里,在无人的街道上,它和我靠得这么近,我在街上漫游,想要流出来的眼泪终于决堤了。我内心那道伤口也开始在愈合了。
比萨和它那些躺在大教堂前的市民。康波圣托(41)中的笔直线条,还有栽植在四个角落上的柏树。我们可以理解那些15、16世纪时候的争端。这里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的面貌及信奉的真理。
某些事物、某些生命正在等着我,而我当然也在期待着,用我所有的力量和悲情渴望着。只不过此时此地,我竟是借着沉默和低调来养活自己的。(42)毋须谈论自己的奇迹。
乔托画的“基督入殓图”中,圣母玛利亚脸上那咬紧牙根的苦痛。
佛罗伦萨。每一间教堂的角落上,都会有卖花的摊子。那些花,丰满,明艳,淌着水珠,单纯。
我们对同时代的人视而不见,只会去记住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定位的(无论东西南北)。原始期的画家不扭曲,他们只“实践”。
那些石板对我说这只是白费力气,说生命不过就是“col sol levante,col sol cadente”(随着日出日落)。但我认为无益非但无损于我的抗拒,反而还更增加了它的强度。
如果你说:“我不懂什么基督教,我可以不需要任何慰藉地活下去。”那你就是一个狭隘偏执的人。但如果,无所慰藉地活着的你说:“我了解基督徒的立场,我也很欣赏他们。”那你不过是个毫无深度的游戏人间者。我开始觉得不用去理会别人的看法。
它让我确信一旦没有了爱,万般皆徒然,甚至爱本身,如果动机不纯正或别有目的,对我来说同样一文不值。它拒绝承认我是有个性的,对我的苦痛不予回应。这个世界很美,一切尽在其中。它耐心地宣扬它的伟大真理:那些所谓的精神和心灵,其实都是虚空。
我知道我倚靠着的这面墙外,是一片奔向市区的丘陵,整个佛罗伦萨和城里的柏树就匍匐在脚下。但如此繁华的世间,无非更证实了这些修士的做法。我得意扬扬地认为自己以及那些我的同类也受到了同样的赞许——我们都知道极端的贫困可以通往这个世间的华丽和丰富。如果他们舍弃一切,那是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而非来生)。这是我对“赤贫”(dénuement)这个词的唯一解释。“赤裸”一词一直有种形体自由的含义,而这手和花朵间的那种融洽,土地与出世之人彼此爱恋般的默契。啊!我多么愿意就此改宗,如果这还不是我的信仰的话。
不要退让:这一语已道尽。不要妥协,不要背叛。我会竭尽全力去达成某个境界,在那儿和我的所爱会合,接着,我俩将以最大的热情去做那些构成我每日生活意义的事。
认同这个世间和接受享乐——但唯有在赤贫之中。如果我连对自己都无法赤裸,我就不够资格去喜爱那赤裸裸的沙滩。
人若持续地绝望了某一阵子以后,会感到喜悦。同样这些在圣方济各修道院里隐修的人,朝暮与红花相对,斗室里则摆着骷髅头以启冥思。窗外是佛罗伦萨,桌上是死。
否定并抗拒一切非关泪水和阳光者。肯定的是我这个第一次让我觉得还有点希望的人生。
但多了对自己力量的意识、对虚荣心的唾弃,以及这份清醒的、催促着我去面对自己命运的狂热。
原文为拉丁文,意思是:“感到痛苦,是因为不再有爱。”
(23)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历史学家,最有名的作品即《西方的没落》。——译注
◆ 第二本 1937—1939
我一直觉得自己跟我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一样没人性。
今天,我终于明白行动、爱和受苦,其实就是活着,但活要活得透明澄澈,并接受自己的命运不过是由各色喜悦和热情所造成的单一折射。
“爱你的人以后会很痛苦。”
帕提斯站起来,眼神里有一种绝望,很粗暴地说:
“有人爱我,我也没有义务要做什么。”
“是没错,”克莱尔说,“我不过在陈述事实而已。(总有一天你会孑然一身。
‘激情’这个字眼在字义上有灵魂受苦的意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个字的用法让我们想起的大都是惊人而且无法自制的热切,以至于忘了这其实是一种苦痛(骄傲——挑战)。
同样地:一个完美的(人生)演员是被动的——而且有自知之明——被动的激情。
真正的智者没有瞧不起的事。
……到了那种神智已经开始不清醒的程度。巨大的努力:返回世间——汗滴——想到女人张开的大腿——走到阳台上,全心全意地投向这个肉欲和光亮的世界。“这样很卫生。”
我最后总是可以把一个人摸透。只要肯花时间。总是会有那么一刻,我开始对他失去兴趣。有趣的是,这一刻总是发生在,当面对某个事物的时候,他让我觉得“没有好奇心”。
我的天,您的意见是早报上看来的。而我,我的见解则是来自这个世界。您如果通过巴黎之声(Écho de Paris)在思考,而我却是通过这个世界。
他走之后:
(一)这是个傻瓜。
(二)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三)是个挑战世俗价值者。
“都不是,”那小学女老师说,“这是个被宠坏的小孩;少来了,一看便知。一个纨绔子弟,不晓得什么是人生。”
会让我想逃的,无疑不是怕让自己定下来,而是怕自己会定在一种毫无美感的东西里面。
围绕着自然据点形成,老死不相往来的村落。一些着白色长衫的山民,动作干净利落,背景是一径湛蓝的天。小路边长着刺梨仙人掌、橄榄树、角豆树和枣树。碰到几个赶着驴子的男人,驴背上满载着橄榄。棕色的脸庞和浅色的眼珠。而从人到树、从劳动到山陵,滋生出一种既悲壮又喜悦的契合。这是希腊吗?不,是卡比利亚(13)。这就好像整个海拉德(14)突然穿越了数世纪的时空,从海边被搬到山上,再现它古时的风采,几乎未曾因为比较靠近东方而更懒散或更对命运更加服从。
9月,角豆树在整个阿尔及利亚散播着一种爱的气味,就仿佛整个大地在献身给太阳之后,腹中受到一股闻起来像杏仁的精液的润泽。
赫胥黎:“总而言之,做一个和别人都一样的好资产阶级,强过当坏波希米亚或假贵族,或二流的知识分子……”
就是这种凡事皆难皆宿命的倾向。
不接受世俗的做法和上班时间。
即使在上班时间内,也要保持清醒。向往那种一旦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就会身陷其中的赤裸状态。但最重要的是,要存在(être),就别去寻求显现(paraître)。
而且,如果你很穷,没钱,却又梦想着出门旅行,那就得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和对未知的热爱。
飞短流长——里头那种难以忍受和羞辱人的东西。
在这街区的电影院里,有人在卖薄荷糖,糖果纸上面写着:“你有天会嫁给我吗?”“你爱我吗?”答案是:“今天晚上”、“非常”等等。我们把糖果递给坐在旁边的女孩,她们的作答方式就跟糖果纸上写的一模一样。有些人的一生就在交换薄荷糖的时候找到了归宿。
所以说应该要用自己觉得最容易的方式去过日子。宁可惊世骇俗,也不强迫自己。这样虽有点犬儒,但世间最美丽的女子皆如此见事。
没错,但我不敢说一切情感式的预期都是假象。它不过是不理性而已。总之,我唯一感兴趣的,是那种一切正如预料之中的经验。
Aedificabo et destruam(〔拉〕吾立之且吾毁之),蒙泰朗说。而我更喜欢:Aedificabo et destruat(〔拉〕吾立之且彼毁之)。所以不只是自己跟自我在那边唱双簧。而是和这个世界有所互动。这和谦不谦卑有关。
他说:“每个人生命中都要有爱,一种大爱,因为这样就可以有借口不用去面对那些令人不堪负荷、说不出缘由的绝望。”
残障人对默尔索说:“钱。是一种精神性的附庸风雅,让人愿意试着去相信没有钱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M回到自己家中,在这些事实的放大镜下检视他这一生中历经的风风雨雨。答案是:好吧!
他裤腿上的裤线折子已经不见了,而跟着一起消失的,是那种一个正常人身处于一个专为他打造的世界里时会有的热血和信心。
政治及人们的命运,是由一些没有理想也不伟大的人在做决定的。真正情操高尚者,不会去从政。余者皆然。
“我认为了解这个世界就是要有跟它一样的水准。”
“会去下定义的人,不晓得什么是命运。”
希腊人对历史的无感。“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希波战争(24)的历史,基本上是一种神话思想的产物。”
“埃及文化是忧虑的化身”。
令他感动的,是她抓住他衣服的那种方式,她抓着他的手臂跟着他走,那种全然的信赖让身为男人的他颇为动容。而且,她也不说话,因此可以更专心在她的一举一动上,这让她看起来更像一只猫,再加上她那已经够肃穆的吻……
无聊的事情总是一开始就会让人觉得无聊。然后,就是死了。“我永远没法过这样的日子”;但这种日子就是要过过才能接受。
“那种完全不是认真的关系竟被您说成是有主张。”
“没错。(至少就您所认定的这种‘认真’而言)”
这里,人们对命运都很敏感。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个观念吸引我的,是其中那种刺激和前所未见的成分——那种新鲜而肤浅的东西。不得不承认这点。
那丈夫颇有些立场,喜欢出风头。妻子都不说话,但会用一些无情的短句,来拆她那亲爱的丈夫的台。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凸显她的高人一等。丈夫都忍住了,但会觉得受到屈辱而痛苦,于是开始恨起妻子来了。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早上和晚上的看法都会不同。但真相在哪里,在静夜的思维还是正午的精神里?不同类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关于《快乐的死》:一连来了好几封分手信。人尽皆知的说法:因为我太爱你了。
最后一封:条理分明的上乘之作。然而其中的演戏成分还是不计其数。
阿尔及尔的夏日。(37)
青空中的那一束黑色飞鸟是给谁的?又盲又聋的夏日,正在慢慢渗入,赋予了那些雨燕的啼声和报纸小贩的叫卖声一种更纯粹的意义。
何况,承认自己爱生气,其他的就都不用说了。对一个愿意随时检讨自己的人,您不会再去给他找别的缺点,不是吗?
我,我是个没有优点的人。我可以接受自己。自此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
论四十工时
我们家里是:工作十小时。睡觉。星期天-星期一——没事干:人就唉声叹气。人最大的悲哀,是他竟然会去哀求,去盼望那个羞辱他的东西(竞争)。
“最近大家常讨论的工作尊严,以及它的必要性。特别是吉纽先生(39),对这个问题有非常精辟的看法……”
但这根本是一种愚弄。工作尊严只存在出于自愿的工作里面。所以唯一可以当成道德标准的是无所事事,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断一个人。平庸的人要是无所事事就完蛋了。这就是它的教训和伟大之处。相反地,工作会把所有的人都压扁。工作不能当成判断的标准。它只会让人开始去追究自己何以受辱的形而上原因。在目前这种讲究思想正确的社会里,工作被赋予的那种奴役形式让最优秀的人也无法幸存……
现在唯一还有可能的博爱,唯一还在供应并被允许的,是去为国捐躯时那种既肮脏又黏腻的博爱。
这个世界的悲惨和伟大:不给我们任何真相,但有许多爱。
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人有种奇怪的虚荣心,想让别人或自己相信他向往的是真理,但其实他有求于这个世间的是爱。
这是一个难以察觉并理解的事实:我们可以比很多人优秀,但无法因此而高人一等。而真正的优越是……
参照:所有苦痛里头那种贬抑人的东西。不要让自己沦落空洞。努力去克服和“填满”。时间——不要浪费
唯一可能的自由,是面对死亡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人,在接受死亡实相的同时也接受了它的后果——亦即一切传统生命价值的颠覆。伊凡·卡拉马佐夫(41)所谓的“一切皆被允许”,是这种前后一致的自由的唯一说法。但须深究其义。(42)
“只有那些曾历经‘现在’的人真正知道什么是地狱。”(雅各·瓦塞曼(43))。
摩奴法典(44):
“妇人的嘴,少女的胸,孩子的祷告,献祭的烟,永远纯洁。”
尼采:“如果说最有灵性的人最勇敢,那么最痛苦的悲剧就是注定要让这些人去经历。正因如此,他们都对生命都不敢小觑,因为生命对他们展现了最大的敌意。”(《偶像的黄昏》)
空中布满了凶残而可怕的鸟。
人生想要过得更快乐,就必须尽量去见证其中的悲剧。真正具有悲剧性的艺术作品(如果这也算是种见证的话),应该都是幸福的人创作出来的。因为这一类作品的灵感全来自死亡。
他望着她。他读过很多贫困的故事,里面都会有个“勇敢的”女人。她没有笑。她又走回厨房里。勇敢?不,认命。
“可是,帕提斯,还有爱啊!”
他转过身,一张被绝望腐蚀的脸。
“是啊,”帕提斯说,“但爱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因为有两种理性:
一是伦理的。
另一是美学的。
形象和寓言:试着在具体事物那种难以形容的理所当然里,注人情感中那无法言喻的东西。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那种点到为止的。一个艺术家的整体经验和他的想法、人生(就某种意义而言即他的“系统”——除掉这个字的系统性意涵的话)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而作品正是这种经验的反映。
那些不言而喻的经验正暗示着它丰富的内容。
造物者那无情的心。
“一个思考的人让一切都荒芜了。”(53)
一个爱着这世间的男人和一个爱他并非常确定可以跟他永生相守的女人。两人对爱的尺度并不相同。
火车上的小情侣。两个都长得不好看。她拉着他,笑吟吟的,撒娇,撩拨他。而他,两眼无神,因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他并不引以为傲的女人爱着而感到尴尬。
人的一生中,有一点点的大情大爱和很多很多的小爱小情。如果可以选择:两种人生和两种文学。
但事实上,这是两头怪兽。
她常对我说:“你真傻。”(54)她用的就是这几个字,边说边笑,通常她会这么说表示她最爱的是我。
我们两个,谁也走不出这个总是会把你拉回来的贫民窟。她家中的愁云惨雾和凌乱肮脏,跟我家里的一模一样。我们会在一起,无非就是想逃离这一切。然而,过了这么多岁月,此时此刻当我再回头去看当年她那张疲惫的孩子脸,我知道我们根本摆脱不了这种悲惨的人生,而事实上,就是因为在这样的阴影下相爱,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强烈的、如今用再多代价也买不到的情感。
我现在不记得当年是不是对她有过欲望。我想一切都混在一起了。我只知道那些让我心旌动摇的,最后都化成了温柔。
我们共同有过一些很特别的快乐时光。我们订婚时,我22,她才18。但让我们心里充满庄严喜悦之情的,是事情那种已经被公认的性质。
门上写着:“请进。我上吊了。”人进去一看,果然如此。(他自称“我”,可他已不再是“我”了)(56)
一个作家的死会让我们去夸大其作品的重要性,同样地,一个人的死也会让我们高估他在人群中的位置。就这样,死构成了过去的全部,在里头装满了幻觉。
无法忍受和现实起冲突的爱,不能算是爱。但这样一来,不能爱就成了那些高贵心灵的特权。
参考斯图尔特·穆勒(64):“当个不高兴的苏格拉底要胜过当只心满意足的猪。”
一旦坐下,在这股突然袭来的出奇安静之中,我有种被解放的感觉。首先挣脱的是过去这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日子,还有这种想要成为自己人生主宰的努力,这些艰困的情绪起伏。一切都平息下来了。
奥兰。开着红色天竺葵和香雪兰的小花园上面是米尔斯克比尔港。天气只好一半:有云也有阳光。和谐的地方。只要一大块天,就能让最紧张的心平静下来。
那条有小姐的街叫作“真理街”。入场费是三法郎。
马尔罗尝言:“会让一件艺术作品受到破坏的不是热情,而是证明的意志(volonte de prouver)。”——译注
这句话本来是法国诗人拉马丁写的:“一个让您思念的人,让一切都荒芜了。”——译注
◆ 第三本 1939—1942
……就像有人动不动喜欢拿铅笔在书上画线,似乎这样可以显示出该读者很有品位、很有智慧的样子。
欧洲和伊斯兰的对话。
——每当我们凝视着你们的墓园,并想着你们是怎么造坟的,我们就会打从心里生出一股悲悯之情、一种敬畏之心,有人竟然可以这样去呈现他们的死亡,并与之共存……
——……我们也是,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可怜。这样可以让日子好过一些。这是一种你们完全无法想象,甚至会觉得毫无男子气概的情感。然对此深有所感,却是我们之中最有男子气概者。因为我们所谓的男子气概,其实就是那些明智的人,而缺乏洞见的蛮力,我们不屑一顾。相反地,对你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有没有指挥权。
勒·柯布西耶。“您明白吗?!艺术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家,是因为某些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只是个人而已。”
皮亚(2)和那些即将消失的文献。自愿性的分解。面对虚无,唯有享乐主义和不断的旅行。历史精神在此成了地理精神。(3)
长年独自生活的男人,领养了一个小孩。把长期累积的寂寞全发泄在孩子身上。在他那封闭的世界里,和另外一个生命终日面对,他自觉是孩子的主人,一片大好河山的征服者。
波德莱尔:“我们在人权宣言里面忘了两种人权:自我矛盾和一走了之的权利。”
同上。“有些诱惑强烈到只能视之为德行了。”
“那几年他很难熬,充满疑惑,等着结婚或随便什么都好——那时他就已经发明出一套证实自己为何失败和懦弱的出世哲学。”
(一)俄狄浦斯除掉了斯芬克斯,而且他之所以能为民除害,都要归功于他对人的认识。整个希腊世界都一清二楚了。
(二)但同样这个人,还是遭到命运无情的摧残,盲目逻辑之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和易朽性之一无遮蔽的澄澈。
诸神化身为乞丐,求取施舍的传说。这样的故事很造作。
制陶师傅地布塔德(Dibutades)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年轻人。用尖刀在墙上描出他的侧影轮廓。这画被她父亲见到了,因而发明了希腊陶瓶上的装饰风格。爱情是一切事物的开端。
在哥林多,有两座盖在一起的神庙:一座崇拜的是暴力,另一座是必然性。
亦象征着某种有待界定的人类处境。
我很愿意为她死,P说。但就是她别来要求我活下去。
但今天只让人觉得战争和和平一开始其实没什么两样:同样受到这世间和人心的漠视。
有些人为爱而活,有些人为活而活。
我们总是夸大了个人生命的重要性(9)。太多人活着不晓得该做什么,以至于即使不让他们活下去,也不一定就是不道德。另一方面,一切都有了新的价值。但这已是老生常谈。
一个会思考的人,通常无时无刻不根据最新的例外状况,来修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真相,或说人生给我们的教导,就是藏在这种习性、这种思想的扭曲和这份有意识的修正里。
接受每一项考验。但矢志在最不高尚的任务里只行最高贵的事。而尊贵的根本(真正的、心灵的尊贵)是藐视、勇气和深深的漠然。
大家都会问战争在何处——那种惨不忍睹的场面在哪里?然后意识到自己其实知道答案,战争就在我们心里。战争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是那份不自在,那种被迫做出的选择。选择出征的后悔自己勇气不足不敢缺席。选择缺席的则自责不能和其他人同生共死。
这个令人作呕的世界和这股全球风行的昏庸愚昧,勇气变得微不足道,伟大可以仿冒,荣誉感逐日式微。
看到某些人的尊严竟然可以这么轻易就垮掉,实在让人目瞪口呆。但想想也是无可厚非,这里所谓的尊严,在他们身上只能借着不断勉强自己违反本性来维持。
葛罗图森(12)论狄尔泰(13)“由于认识到吾人存在之零星特性,以及每个单一生命过程会碰到的偶然性与限制性,我们于是开始在众多生命的集合体里,寻求那种我们无法在自身中找到的东西。”
如果荒谬被推到顶端(应该说是一旦被揭穿),那就再也没有任何经验是具有价值的,而所有行为背后的意涵也无高下之分了。意志不算什么。接受,一切。如果在最卑微或最痛苦的情况下,人仍然“在那儿”神智清醒地忍受着,不愿投降的话。(14)
置之度外地去评断一件事是不可能且不道德的。唯有深入此一荒谬的灾难中,我们才能保有藐视它的权利。
“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壮。”(尼采)
“体系的意志缺乏光明正大。”(《偶像的黄昏》)
“悲剧性的艺术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那些有问题和可怕的事物,他来者不拒。”(《偶像的黄昏》)
“G.构想出一种强人,知识渊博,对实际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皆驾轻就熟,很有自制力,又能尊重自我的个体性,能够大胆地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丰美与浩瀚,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自由;有着宽大的胸襟,但并非由于软弱,而是力量的展现,因为他还晓得如何从那种凡夫俗子所谓的损失中获得利益;对这种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了,但懦弱除外,无论它是出于恶意或善意……这样一种被解放了的精神,出现在世界的中心,在一种快乐且信心十足的宿命论中,这种理论坚信,除非是特例,不然没有什么是可谴责的,它相信一般而言一切都有答案并能获得证明。它不再否定(Il ne nie plus)……”
“这孩子病得很厉害,”那中尉说,“我们不能收他。”我今年26,命一条,我知道我要什么。
巴黎之春:某个预兆或栗树上一颗芽苞,人心就开始痒了起来。在阿尔及尔,春来得粗暴多了。这里不只是一颗玫瑰花苞,而是一千颗玫瑰花苞,在某天清晨,突然让你无法呼吸。在这里,我们不是被某种难以捕捉的热情闪过脑际,而是教千百种铺天盖地汹涌而至的香气和色彩贯穿全身。这里当道的不是敏感纤细,而是被突袭的身体。
我们用什么去作战:
(一)用众所周知的那些
(二)用不愿出征者的万念俱灰
(三)用那些没人强迫他们上前线但因不想独自留下所以还是去了的人的自尊心
(四)用那些因为走投无路而自愿入伍的人的饥肠辘辘。
(五)用很多高尚的情操譬如
(a)同病相怜的团结心
(b)不愿表现出来的藐视
(c)无仇无恨
我了解您的感受,但当您决定把这绝望当成生活原则,认为一切皆无益并将自己藏身在您那深恶痛绝的情绪背后,我就不再明白了。因为,绝望是一种感觉,而非状态。您不能一直待在里面。而感觉也必须让位给一个见事较清明的视野。
格林(17)在他的日记里抄道:
“不要畏惧死亡,这样就太给它面子了。”
蒙泰朗引用了达布主教(Mgr Darbout)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作为《无用的服务》(Service Inutile)一文的题铭:“您的错误就是以为人来到这个地上是为了在这儿做些什么事情。”
劳伦斯(19):“悲剧应该就像是对着不幸狠狠地踹上一脚。”(见其贵族共产主义)
同上:“革命不应该是为了让某个阶级夺权,而是为了给生命一个转机。”
“人群并不是我的同类。他们只会注视着我,对我下判断;我的同类,是那些爱我、不会注意我的人,他们不顾一切地爱我、没有限期地爱我、不奴颜屈膝地爱着我、忠心耿耿地爱着我,而不是因为我做过或将要去做哪些事,他们就像我爱自己一样地爱着我——连自杀都不例外。”
……“她(梅)是唯一和我一样拥有这份爱的,无论这爱是否完整,就像有人一起生了小孩,但孩子病了,随时可能死掉。”
《吠陀》。人在想什么,就会变成那样。
“您知道,丰塔纳,这个世界最令我赞叹的是什么吗?那就是一定要留下什么东西的无力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军刀和精神。到最后,军刀一定会被精神打败。”——拿破仑(22)
沉重一如肉欲而无望人生。
我常听见奥兰人在抱怨他们的城市。“没有有趣的圈子!”呃,当然啰!你们自己不要的。某种不想提升的壮阔。这种壮阔的本性是贫瘠的。它让人无法突破自己的限制。忘了什么圈子吧!到街上去。(只是奥兰并不适合奥兰人)
一个人唯有在对客观现实能够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才有去追求大量且多样化的经验——尤其是在感官生活和任性纵情上——的合法性。
还有对物质的投入也是——而很多追求感官的人是因为已经成了感官的奴隶,才会这么做。秃鹰在此再次被拥抱。
——在巴黎结束。寒冷,灰色天空下,鸽子在王宫院的黑石间盘旋,这城市及其光明,匆忙的吻,恼人而不安的温存,欲念和智慧在一个24岁的男人心中升起——句“继续当朋友吧”。
“哦,我的灵魂,不要向往不朽的生命,但要穷尽一切的可能性。”(品达——第三首皮提亚颂歌)(37)
她不是爱的化身,而是生存机会——一切非关自我放逐,一切认同生命者。而且生存机会从来没有过这么动人的脸。谁能够爱得那么坚定不移呢?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激情。这首歌,这张脸,这个深沉又温柔的声音,这个有创意而自由的人生,就是我所有的期盼和等待。而如果我放弃了,那么这些至少还可以作为解放的希望、作为那我无法割舍的自我形象。
漠然,承认对一切都感到漠然。
但阳光、微风、阿福花的洁白、天上那种已经硬化的蓝,一切都让人想到夏日,它那金黄色的青春,那些女孩男孩的古铜色肌肤,初生的激情,长时间的日晒和傍晚骤然来到的温煦。还能赋予我们这个时代什么其他的意义,除了这高原的启示之外:一边是生,一边是死,在这两种美之间的,是忧郁。
有愈来愈多人面对这个世间的唯一反应是个人主义。人的目标就是他自己。所有我们为了全体的福祉所做的努力,终将失败。就算我们无论如何想试试看,姿态最好也要故意摆高一点。整个抽身出来,独善其身吧!(白痴)
他决定放弃一切,只因对方既然那么宽宏大量,他也愿意牺牲——绝不抱怨——他真的是比不上人家。此外,他还真的有点以为事情就是如此。不过也得考虑到害怕挨揍的成分就是了。
但这灵魂也有一个伟大的地方:静静地忍受孤独。当我们站在丘顶上俯瞰巴黎,在雨中成了一团巨兽般的雾气,宛如从地上冒出的一颗难以形容的灰色肿块,如果我们接着又去看蒙马特圣彼得教堂的墓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片土地、一种艺术和一个宗教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些石头的每一根线条都在抖动,每一个钉在十字架上或被鞭打的形体,一如这个城市本身,都能让灵魂里充满那种极强烈而且被冒渎的激情。
但另一方面,灵魂从来就没有对过,而在巴黎更是站不住脚。因为巴黎曾经献给这个如此在乎灵魂的宗教的最辉煌面容,竟是以肉身的形象刻在石头里的。而这个神,如果祂让您感动,是因为祂有张人的脸。人类景况的特殊限制,让他无法脱离肉身,也让他那些企图否定身体的宗教象征全都有着身体的外表。
基督教对这点很了解。它能够如此深深地触动我们,是因为耶稣是神也是人。但耶稣的真理和伟大在他被钉到十字架上之后就没了、在当他高呼为什么要放弃他的时候就结束了。把福音书的最后几页撕掉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很人性的宗教。这个宗教拜的,其实是孤独和伟大。当然也有人很受不了它的酸涩。但这就是它的真相,其余的皆为谎言。
这就是为什么懂得如何独自在巴黎过一年,住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比起一百个文学沙龙和四十年的“巴黎生活”,还可以让人学到东西。这是一件残酷而丑陋的事,有时像一种折磨,而常常那么地濒临疯狂。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一个人的品性应该会更坚强、更有信心——或死掉。但如果它死了,那是因为它不够强壮,活不下来。
“J.M.在这里提到的作品,皆已付之一炬。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他本来也可以让它们出版的,只是除了驳斥和漠视大概不会引起任何反应,这么一来跟烧掉也没两样。”S.L.
那人(J.C.)给自己订下了死期——眼看来日无多了。他立刻感受到一股奇妙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比社会上所有的势力和其他一切都来得高级。
短篇小说。一个传教士,很满意自己被派到外省乡下的命运。意外地去陪伴一个死刑犯度过他最后的时刻。在那儿失去他的信仰。(46)
唐璜:不,神父,我相信三件事情。
神父:我可以知道是哪三件吗?
唐璜:我相信勇气、聪明和女性。
神父:那应该不用对您抱什么希望了。
一个贡多铁里(53)救了某城——应该是锡耶纳。他什么都要。大家就想:“任何东西都不够奖赏他,甚至是最高权力。我们干脆把他杀了。然后把他当神来拜。”于是就这么做了。
在拉文纳,人们会把圣坛上的蜡烛拔起来拿去插在但丁的墓前:“你比另外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还值得这个。”
奥兰证明了人的内在确有某种东西要比他们的道德规范来得强烈。
是什么让我们对一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感到兴趣和依恋呢?这空洞,这丑陋,这无聊,在这样不容情而雄伟的天空下,到底有何吸引人之处?我可以回答:造物。在某一类的人看来,一个地方,只要那儿的造物是美的,就是一个拥有一千个首都的国度。
荣誉“是一种非常人性的德行,我们可以想象它是死亡的产物,没有天堂的棕榈枝可拿;这是生命的功效”。(59)。
“就是,不过他玩乐器,是军乐队的。奏乐时吹得太用力,结果送了命。”
“这个,一定的。如果有病,就要去治疗。不该还往什么管子里吹风。”
那个似乎已经便秘了三年的太太说:“这些阿拉伯人,把女儿的脸都遮起来了。哼,他们就是还不文明!”
春天来了,阿尔及尔附近的山坡上繁花漫溢。黄玫瑰蜂蜜般的香气,流淌在小街弄间。硕大无朋的黑色丝柏,竟看不出是怎么爬上去的紫藤和山楂花之光,从树梢飞溅而出。温暖的风,平广的海湾。强烈而简单的渴望—和舍弃这一切之荒谬。
“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都是建设者。但革命一定会对他们吐舌头,一旦他们到了十二三岁开始显露个人特质、展现出他们独具的性灵之时,革命就会把他们给杀了。”
释迦牟尼在荒漠中多年,一动不动,眼睛望着天空。连神祇们都妒忌这种智慧和这磐石般的宿命。在他那张开的僵硬的手里,有燕儿来筑巢。但某天,它们展翅而去,一去不返。而那曾经令他内心之渴望与意志、荣耀与痛苦全部寂灭了的东西,开始分泌泪水。石头于是长出了花。
They may torture,but shall not subdue me.(他们可以折磨我,却无法征服我)
一颗心拿什么来驾驭自己?去爱吗?没有比这更不确定的了。我们可以知道爱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却不知道爱究竟为何。在此它对我而言是剥夺、懊丧、两手空空。我不再有冲动;剩下的只有焦虑。一座看起来像天堂的地狱。还是地狱。今日令我感到虚无缥缈者,我称之为生命和爱情。出发,限制,分手,这颗没有光亮的心在我的体内散落一地,泪水和爱的咸味。
风,这世上罕见的干净东西之一。
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而且看见她脸上出现了染上瘟疫的迹象。他的爱从未这么强烈。但她也从未如此令他作呕过。他的身心已经分裂。但最后赢的总是身体。恶心令他发狂了。他抓起她一只手臂,将她扯下床,拽过房间、客厅、公寓走廊、两条小巷和一条大街。他把她扔在一条水沟前。“总之,还有别的女人。”
最后,那个最无意义的角色决定发言了,“在某种意义上,”他说:“这是天谴。”
西方文学不会去描述日常生活。他们只会不停地给自己找一些令他们热血沸腾的伟大形象,追求这样的形象——这形象可以是曼弗雷德或浮士德、是唐璜或纳喀索斯——,但永远无法企及。这种想要和理想合而为一的狂热是一切的动力。而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只好发明电影英雄。
“现在是用行动证明人类的尊严不会向诸神的伟大让步的时候了。”(《伊菲姬尼在陶利德》)(69)
“我要帝国、疆域。行动是一切,荣耀什么都不是。”(《浮士德》)
李斯特论肖邦:“他不再创作艺术,除非是为自己写出他本身的悲剧。”
“让我们来谈论坟墓、虫蛆和墓志铭。”还有韦伯斯特的:“人就像肉桂;要磨碎才会有味道跑出来。”
2世纪时,关于耶稣相貌的讨论。圣西里尔和圣查士丁:为了赋予道成肉身最大的意义,耶稣的外表应该要难看得令人生厌。(圣西里尔:“人子里面最丑陋的那个。”)
但希腊人的观念是:“如果他长得不好看,他就不是神了。”后来希腊人赢了。
在乱世中创作的人有:莎士比亚、弥尔顿、龙沙、拉伯雷、蒙田、马莱伯(Malherbe)。
托尔斯泰最后几部作品之单调。印度教典籍之单调——圣经预言之单调——佛陀之单调。古兰经和一切宗教典籍之单调。尼采之——帕斯卡尔之——舍斯托夫之单调——普鲁斯特之,萨德侯爵之可怕之单调,等等,等等……
但托尔斯泰在下文又修正道:“死亡的存在迫使我们,不然就是自愿放弃生命,不然就要想办法改变我们的人生,赋予它一个死亡夺不走的意义。”
法柏路思(A.Fabre-Luce)的定义即由此来:伟人的特征在于他会很严密地让自己退隐在历史里,并用一种内在的自由来面对它。
譬如:“这个世界与孤独者为敌。”错,这世界管你去死,何况,它也有这个权利。
瘟疫。“我渴望一件公平的事情,”—“瘟疫这不就来了。”
还有人会把个人主义和追求个性搞混。这样是混淆了两种层次:社会的和形上的。“您的注意力太分散。”生活变来变去,就是没有个自己的样子。但有自己的样子,是某种文明形式下的特殊概念。对别的文明来说,这可能是最不幸的不幸。
修昔底德借伯里克利之口,说雅典人最特别之处,在于“可以非常地大胆,但做起事却又能深思熟虑”。
弗拉克(Otto Flake)论萨德(83):“一种价值观,对不服从它的人而言,它就是不稳定的。萨德看不出他必须服从的理由在哪里,他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到这样的理由。”萨德认为,没有得到圣宠的人是毋须负责的。
参考马可·奥勒留(89):“凡我们可以活下去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在那儿过得很好。”
“让一件构想中的作品无法继续下去的,会变成这件作品本身。”
挡在路上的会让人走更多的路。
《加缪手记第一卷》
/阿尔贝.加缪
他始终保有完全的归属感与忠诚。
世间真正的财富来自大自然无分别心且超越生死的无穷美好;
另一方面却又渴望如修士般宁静专一的生活。
生命有诞生亦有死亡,两者既相反又互补,皆为生命的真实面,人应平心接受并尽力维持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加缪的一生无论是行为、思想或创作,都在尽力维持各种相对引力间的脆弱平衡,稍一大意或一时松懈,就可能失足坠落至绝对之恶中。
加缪很早便定下了创作方向:由荒谬(存在的前提),经过反抗(自由与正义的追寻),到爱与公平(mesure,相对性与平衡,相对于极端主义)。
他的不凡,在于他的勇气和意志力,永远尝试去了解而不妄下断语的自我要求,以及借由创作肯定人性价值并追求真理的努力。
根据其记于1937年9月15日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出加缪对自己生命以及自身艺术的态度:“好比搭乘那种长途夜间火车,在车上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准备之后的行程,独处,用不可思议的耐心去爬梳那些念头,不让它们四处乱窜,然后继续向前推进。
◆ 大事记
大事记
1934
第一次婚姻。
加入共产党。
◆ 第一本 1935—1937
我要说的是:
人们可能会——非关浪漫地——对失去的穷困有一种乡
愁。那种一贫如洗的生活过得够久的话,就会培养出某种敏锐度。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儿子对母亲所抱持的那份奇怪情感,就成了他整个敏锐度(1)的来源。
由此,心里明白的人会心存感激,并感到良心不安。
亦即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在那些或卑微或虚荣的人们当中,我曾经最真切地触及我所认为的生命真谛。这个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艺术对我而言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个手段。
非常人戏的人,连提到咫尺外某某医生的公寓时,都要说那是“那一边”。
让·格勒尼埃(2):我们总是瞧不起自己。而贫、病和孤独: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永生。“我们总是必须被逼到走投无路。”
就是这样,丝毫不差。
“经验”是个虚荣的字眼。经验不能实验。经验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我们只能去忍受它。与其说是经验,还不如称之为韧性;与其说我们能忍,还不如说我们在受罪。
另外一个听到她这么说,眼底闪过一抹残忍的喜色,一面拉起对方的手,“哦!那我们就可以一起上路了。”
同样这两个女人,一个大限不远的结核病患,一个就快痊愈了。为此她还前往法国,接受了一种全新的疗法。
8月的雷雨天。热风和乌云。但东方却透出一抹晴蓝,轻盈而剔透。教人无法直视。这样的蓝,对眼睛和灵魂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美会令人受不了。美让人万念俱灰,因为我们是多想要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情感、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完全表现。
子弹射进了那男人右边的太阳穴。他头朝着受伤的那边一歪,倒地不起。一旁的朋友由于酒精作用,加上惊吓过度,竟绕着他的尸体跳起舞来。
身为洞穴之囚,我在此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阴影(3)。
1月的午后。空气仍有寒意。到处是薄薄一层、用指甲一掐就会裂开的阳光,但它也让所有的事物蒙上一抹像是永不凋谢的微笑。
如果循着这道光一直过去,我就能找到我自己。
我自己,亦即此一让我得以从表象世界解放出来的极度感动。再过一会儿,别的人和事物就又要将我掳走了。
我一整天都在浪费时间,却被说成很活跃。
那些要遁世的就让他们去吧!我既目睹了自己的诞生,便再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书翻到心爱的那一页上。这一页今天在世界这本大书面前,看起来何其索然无味。我若曾经如何地受苦,我今天就如何地离苦。
最重要的是保有人性和单纯。
“我现在知道我会把这些都写下来。一棵树,历经那么多苦难,最后总要结出果子来。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我需要留下见证。尽管这样的循环又会周而复始。”
“……我只想表达我对生命的热爱。但会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
“别人写作,是基于迟发性的诱惑。他们人生中的每一个失落,都可以是一部艺术作品,一个用他们生命中的谎言编织起来的谎言。至于我,从我笔下流露出来的将会是我的幸福快乐。即使这其中不乏残酷的成分。我需要写作就像我需要游泳,这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人对他人的要求,总是多于对方所能给予的。假装自己一无所求是种虚荣。但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和绝望。而我自己可能也是这样……
让·格勒尼埃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整个问题就在于:要为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理想而去认同一些愚行吗?”如果答案为肯定:很美。否定的话:很诚实。
幸福感以及那些感到幸福的人。他们只会得到他们应得的。
Dolorem exprimit quia movit amorem.
人只要不把自己杀掉,就不能对人生多说什么。
祸不单行——他的勇气——人生就是由这些不幸组成的。他寄寓在这幅疾苦的画面中,每天生活的基调就是早出晚归,孤僻,不相信别人,愤世嫉俗。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意志坚强的禁欲主义者。认真说起来,事情也不是没有好转的迹象。某日,发生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有个朋友漫不经心地跟他说话。结果那天他回家之后就自杀了。
温柔而绝望的时刻。没有人可以拥抱,没有目标可以满怀感激地献身。
钢琴声,从很远的地方。他就坐在这堆灭绝和这场苦难中。突然间这整个人世的意义让他如鲠在喉(他的手还在继续往外拨,玻璃杯一个个往下掉)。他清了好几个小时,一股无法诉诸言语的巨大愤怒撼动着他,双手泡在猫尿里,想到还有晚餐要做。
“这还没什么。让我觉得最痛苦的,是那些世俗之见。”—追着货车跑,速度,灰尘,杂沓。那些绞盘和机械狂乱的节奏,海平线上起舞的船桅和摇摇晃晃的船壳。货车。在路面铺得高低不平的码头上颠簸前行。一阵白粉笔灰似的尘埃扬起,烈日和鲜血,背景是有着奇幻氛围的偌大港口,两个年轻人正全速奔离,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天旋地转。
我一切的努力,无论在哪方面,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幸和幻灭,都是为了能够再和世界有所接触。甚至在我内心深处的忧郁里,也如此渴望着爱,也会只因为在晚风中看见一座山丘而感到如此陶然。
重点是:不要迷失自我,也不要遗失自己沉睡在这世间的那部分。
所有的涉猎=自我崇拜?不。(11)
自我崇拜必然招致不求甚解或乐观主义。两种都毫无意义。不是在选择自己的生命,只是在延展它。
注意:克尔凯郭尔,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有比较。
哲学作品:荒谬性。
文学作品:力量、爱和意味着征服的死亡。
以上两项,都要混合两种文体并维持特有的笔调。有天一定要写出一本有意义的书。
至于这样的压力:沉稳以对——蔑视比较。
受苦并不会带来权利。
知识分子?是的。而且永远都不要否定。知识分子=有办法让自己一分为二的人。我喜欢这点。我很高兴自己能够两者兼具。“如果可以二合为一呢?”实践上的问题。应该要全心投入。“我瞧不起智识”其实意味着“我无法忍受自己有所怀疑”。
看希腊。精神和情感,对表情的追求是没落的证据。当微笑和眼神出现后,希腊雕刻就开始没落了。就好像16世纪那些“彩色画家”对意大利绘画产生的冲击一样。
无意之间变成伟大艺术家的希腊人之吊诡。
我们这个时代深受其害的,是对那些价值的信仰,并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都不再荒谬。永别了,我要回到历史里,我在里面已经被关了那么久,被那些害怕爱得太多的人。
爱之于M:
——“您已经到了那种乐于将别人的小孩视为己出的年纪。”
——“他要一直到听说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有办法做爱。”
文明并不在于精致化程度高低。而是在于某种一整个民族共有的意识。而这样的意识,向来就跟精致化无关。它甚至是不会转弯的。把文明看成某个精英阶级的作品,就是把它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的文化搞混了。
非赢不可的心态,表示这人的精神层次很低下。
女人——相信自己的看法更胜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世界,有些日子它会骗人,有些日子却只说真话。它说的是真话,今晚——而且是那么地坚持,美得那么哀愁。
一种枝节心理学的谬误。人会寻找自我、分析自我。为了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心理学是一种行动——而非对自我的反省。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界定自我。完全了解自己,就是死。
年轻时,我们对某地景的依恋会胜过于对某人。
因为前者可以任人诠释。
这些发表在这本集子里的散文,有很多是不成形的。这并非为了贪图方便而蔑视形式,只是欠缺成熟度。对那些能够照见真章的读者,这些文章仍在习作的阶段,而我唯一有求于他们的,是关注它们日后的进展。
书写,就是不问世事。某种程度上的隐居在艺术里。重写。努力总会带来收获,无论是什么样的。那些无法成功的人,是懒惰的关系。
帝国主义是纯粹的文明。参见:塞西尔·罗兹。《扩张即一切》——各文明像一个个小岛——文明是文化必然的结果(参见:斯宾格勒)(23)。
文化:人类面对宿命的呐喊。
疾苦世间的悲壮奋斗。追求长生不死之徒劳无益。是的,我们感兴趣的是我们的宿命。而非什么“之后”、“之前”。
玛德莱娜(27)的景色。会让人渴望贫穷的美丽。我已如此远离我的狂热——除了爱之外,没什么可引以为傲的了。要把盘踞在我心头的说出来,赶快说出来。
“毫无关联。”真正的小说。那种会用一辈子去捍卫某种信仰的人。
基督教和纪德一样,要求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只是纪德能从中看到某种别的乐趣。至于基督教,只会认为这是一种苦修。就这层意义上,基督教比身为知识分子的纪德来得“自然”。但和一般人比起来,还是显得矫情,因为一般人知道饮泉止渴,而且欲望总是以厌倦收场(一种“对厌倦的颂扬”)(28)。
维也纳——文明——层出不穷的奢华和护城花园。藏在这匹丝缎褶缝里的深深绝望。
绘画:沉重而凝固的世界。信心,等等。
一对夫妇:那男人想在第三者面前炫耀。女人马上说:“可是你也一样……”然后试着贬抑他,让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平庸。
革命、荣耀、爱和死。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如果代价是我内心那个,如此深沉又如此真实的东西?
“然后呢?”
“如此沉重的泪流,”他说,“就是让我对死这么感兴趣的原因。”
但灵魂高尚者,在采取这个行动时,没有不感到绝望的。
巴黎的温柔和热情。猫,小孩,懒散的巴黎人。各式各样的灰,天空,一场由石头和水流组成的盛大游行。
他每天都到山上去,又默默地回来,头发上都是草,身上都是一整天下来的刮痕。每一次都是无须勾引就被诱惑了。对这个不友善的地方,他内心的抗拒逐渐在减弱。他终于可以想象自己是棱线上那株孤杉背后的朵朵白云,是那漫山遍野、有着粉红斑点的柳叶菜、花揪和风铃草。
他让自己融入了这个嶙峋的芬芳国度里。登上遥不可及的山巅时,眼前豁然一片无际的风光,但他内心初生的爱意并未因此获得舒缓,而是暗自和这个不仁的天地订立某种约定,两张刚强倨傲的脸庞之间的停战协议,像敌人在互相威吓,而非朋友间的全然信赖。
也许他从未觉得自己和世界这么契合过,他的行进路线和日光同步。
由此可见一般人根本不关心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就是要赌,没错,就是要赌看看,拿他们一部分的人生和所谓的基本权益做赌注。
让我痛心的,是一般人对性灵高低的重视程度。您觉得忧郁,不可能再过两个人的生活。因为如果您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就无法忍受那些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时这个大概就可跟有没有胃口或想要干什么一样重要了……
伟大的爱情故事
“您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的,夫人,当我和您在一起的时候。”
最后是比萨,它那充满生气的肃穆,那些绿色和黄色的宫殿、大教堂以及沿着拘谨的阿诺河畔展开的优雅风韵,那种拒绝敞开心扉的高贵情操。一个腼腆而敏感的城市。夜里,在无人的街道上,它和我靠得这么近,我在街上漫游,想要流出来的眼泪终于决堤了。我内心那道伤口也开始在愈合了。
比萨和它那些躺在大教堂前的市民。康波圣托(41)中的笔直线条,还有栽植在四个角落上的柏树。我们可以理解那些15、16世纪时候的争端。这里的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的面貌及信奉的真理。
某些事物、某些生命正在等着我,而我当然也在期待着,用我所有的力量和悲情渴望着。只不过此时此地,我竟是借着沉默和低调来养活自己的。(42)毋须谈论自己的奇迹。
乔托画的“基督入殓图”中,圣母玛利亚脸上那咬紧牙根的苦痛。
佛罗伦萨。每一间教堂的角落上,都会有卖花的摊子。那些花,丰满,明艳,淌着水珠,单纯。
我们对同时代的人视而不见,只会去记住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定位的(无论东西南北)。原始期的画家不扭曲,他们只“实践”。
那些石板对我说这只是白费力气,说生命不过就是“col sol levante,col sol cadente”(随着日出日落)。但我认为无益非但无损于我的抗拒,反而还更增加了它的强度。
如果你说:“我不懂什么基督教,我可以不需要任何慰藉地活下去。”那你就是一个狭隘偏执的人。但如果,无所慰藉地活着的你说:“我了解基督徒的立场,我也很欣赏他们。”那你不过是个毫无深度的游戏人间者。我开始觉得不用去理会别人的看法。
它让我确信一旦没有了爱,万般皆徒然,甚至爱本身,如果动机不纯正或别有目的,对我来说同样一文不值。它拒绝承认我是有个性的,对我的苦痛不予回应。这个世界很美,一切尽在其中。它耐心地宣扬它的伟大真理:那些所谓的精神和心灵,其实都是虚空。
我知道我倚靠着的这面墙外,是一片奔向市区的丘陵,整个佛罗伦萨和城里的柏树就匍匐在脚下。但如此繁华的世间,无非更证实了这些修士的做法。我得意扬扬地认为自己以及那些我的同类也受到了同样的赞许——我们都知道极端的贫困可以通往这个世间的华丽和丰富。如果他们舍弃一切,那是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而非来生)。这是我对“赤贫”(dénuement)这个词的唯一解释。“赤裸”一词一直有种形体自由的含义,而这手和花朵间的那种融洽,土地与出世之人彼此爱恋般的默契。啊!我多么愿意就此改宗,如果这还不是我的信仰的话。
不要退让:这一语已道尽。不要妥协,不要背叛。我会竭尽全力去达成某个境界,在那儿和我的所爱会合,接着,我俩将以最大的热情去做那些构成我每日生活意义的事。
认同这个世间和接受享乐——但唯有在赤贫之中。如果我连对自己都无法赤裸,我就不够资格去喜爱那赤裸裸的沙滩。
人若持续地绝望了某一阵子以后,会感到喜悦。同样这些在圣方济各修道院里隐修的人,朝暮与红花相对,斗室里则摆着骷髅头以启冥思。窗外是佛罗伦萨,桌上是死。
否定并抗拒一切非关泪水和阳光者。肯定的是我这个第一次让我觉得还有点希望的人生。
但多了对自己力量的意识、对虚荣心的唾弃,以及这份清醒的、催促着我去面对自己命运的狂热。
原文为拉丁文,意思是:“感到痛苦,是因为不再有爱。”
(23)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历史学家,最有名的作品即《西方的没落》。——译注
◆ 第二本 1937—1939
我一直觉得自己跟我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一样没人性。
今天,我终于明白行动、爱和受苦,其实就是活着,但活要活得透明澄澈,并接受自己的命运不过是由各色喜悦和热情所造成的单一折射。
“爱你的人以后会很痛苦。”
帕提斯站起来,眼神里有一种绝望,很粗暴地说:
“有人爱我,我也没有义务要做什么。”
“是没错,”克莱尔说,“我不过在陈述事实而已。(总有一天你会孑然一身。
‘激情’这个字眼在字义上有灵魂受苦的意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个字的用法让我们想起的大都是惊人而且无法自制的热切,以至于忘了这其实是一种苦痛(骄傲——挑战)。
同样地:一个完美的(人生)演员是被动的——而且有自知之明——被动的激情。
真正的智者没有瞧不起的事。
……到了那种神智已经开始不清醒的程度。巨大的努力:返回世间——汗滴——想到女人张开的大腿——走到阳台上,全心全意地投向这个肉欲和光亮的世界。“这样很卫生。”
我最后总是可以把一个人摸透。只要肯花时间。总是会有那么一刻,我开始对他失去兴趣。有趣的是,这一刻总是发生在,当面对某个事物的时候,他让我觉得“没有好奇心”。
我的天,您的意见是早报上看来的。而我,我的见解则是来自这个世界。您如果通过巴黎之声(Écho de Paris)在思考,而我却是通过这个世界。
他走之后:
(一)这是个傻瓜。
(二)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三)是个挑战世俗价值者。
“都不是,”那小学女老师说,“这是个被宠坏的小孩;少来了,一看便知。一个纨绔子弟,不晓得什么是人生。”
会让我想逃的,无疑不是怕让自己定下来,而是怕自己会定在一种毫无美感的东西里面。
围绕着自然据点形成,老死不相往来的村落。一些着白色长衫的山民,动作干净利落,背景是一径湛蓝的天。小路边长着刺梨仙人掌、橄榄树、角豆树和枣树。碰到几个赶着驴子的男人,驴背上满载着橄榄。棕色的脸庞和浅色的眼珠。而从人到树、从劳动到山陵,滋生出一种既悲壮又喜悦的契合。这是希腊吗?不,是卡比利亚(13)。这就好像整个海拉德(14)突然穿越了数世纪的时空,从海边被搬到山上,再现它古时的风采,几乎未曾因为比较靠近东方而更懒散或更对命运更加服从。
9月,角豆树在整个阿尔及利亚散播着一种爱的气味,就仿佛整个大地在献身给太阳之后,腹中受到一股闻起来像杏仁的精液的润泽。
赫胥黎:“总而言之,做一个和别人都一样的好资产阶级,强过当坏波希米亚或假贵族,或二流的知识分子……”
就是这种凡事皆难皆宿命的倾向。
不接受世俗的做法和上班时间。
即使在上班时间内,也要保持清醒。向往那种一旦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就会身陷其中的赤裸状态。但最重要的是,要存在(être),就别去寻求显现(paraître)。
而且,如果你很穷,没钱,却又梦想着出门旅行,那就得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和对未知的热爱。
飞短流长——里头那种难以忍受和羞辱人的东西。
在这街区的电影院里,有人在卖薄荷糖,糖果纸上面写着:“你有天会嫁给我吗?”“你爱我吗?”答案是:“今天晚上”、“非常”等等。我们把糖果递给坐在旁边的女孩,她们的作答方式就跟糖果纸上写的一模一样。有些人的一生就在交换薄荷糖的时候找到了归宿。
所以说应该要用自己觉得最容易的方式去过日子。宁可惊世骇俗,也不强迫自己。这样虽有点犬儒,但世间最美丽的女子皆如此见事。
没错,但我不敢说一切情感式的预期都是假象。它不过是不理性而已。总之,我唯一感兴趣的,是那种一切正如预料之中的经验。
Aedificabo et destruam(〔拉〕吾立之且吾毁之),蒙泰朗说。而我更喜欢:Aedificabo et destruat(〔拉〕吾立之且彼毁之)。所以不只是自己跟自我在那边唱双簧。而是和这个世界有所互动。这和谦不谦卑有关。
他说:“每个人生命中都要有爱,一种大爱,因为这样就可以有借口不用去面对那些令人不堪负荷、说不出缘由的绝望。”
残障人对默尔索说:“钱。是一种精神性的附庸风雅,让人愿意试着去相信没有钱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M回到自己家中,在这些事实的放大镜下检视他这一生中历经的风风雨雨。答案是:好吧!
他裤腿上的裤线折子已经不见了,而跟着一起消失的,是那种一个正常人身处于一个专为他打造的世界里时会有的热血和信心。
政治及人们的命运,是由一些没有理想也不伟大的人在做决定的。真正情操高尚者,不会去从政。余者皆然。
“我认为了解这个世界就是要有跟它一样的水准。”
“会去下定义的人,不晓得什么是命运。”
希腊人对历史的无感。“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希波战争(24)的历史,基本上是一种神话思想的产物。”
“埃及文化是忧虑的化身”。
令他感动的,是她抓住他衣服的那种方式,她抓着他的手臂跟着他走,那种全然的信赖让身为男人的他颇为动容。而且,她也不说话,因此可以更专心在她的一举一动上,这让她看起来更像一只猫,再加上她那已经够肃穆的吻……
无聊的事情总是一开始就会让人觉得无聊。然后,就是死了。“我永远没法过这样的日子”;但这种日子就是要过过才能接受。
“那种完全不是认真的关系竟被您说成是有主张。”
“没错。(至少就您所认定的这种‘认真’而言)”
这里,人们对命运都很敏感。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个观念吸引我的,是其中那种刺激和前所未见的成分——那种新鲜而肤浅的东西。不得不承认这点。
那丈夫颇有些立场,喜欢出风头。妻子都不说话,但会用一些无情的短句,来拆她那亲爱的丈夫的台。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凸显她的高人一等。丈夫都忍住了,但会觉得受到屈辱而痛苦,于是开始恨起妻子来了。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早上和晚上的看法都会不同。但真相在哪里,在静夜的思维还是正午的精神里?不同类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关于《快乐的死》:一连来了好几封分手信。人尽皆知的说法:因为我太爱你了。
最后一封:条理分明的上乘之作。然而其中的演戏成分还是不计其数。
阿尔及尔的夏日。(37)
青空中的那一束黑色飞鸟是给谁的?又盲又聋的夏日,正在慢慢渗入,赋予了那些雨燕的啼声和报纸小贩的叫卖声一种更纯粹的意义。
何况,承认自己爱生气,其他的就都不用说了。对一个愿意随时检讨自己的人,您不会再去给他找别的缺点,不是吗?
我,我是个没有优点的人。我可以接受自己。自此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
论四十工时
我们家里是:工作十小时。睡觉。星期天-星期一——没事干:人就唉声叹气。人最大的悲哀,是他竟然会去哀求,去盼望那个羞辱他的东西(竞争)。
“最近大家常讨论的工作尊严,以及它的必要性。特别是吉纽先生(39),对这个问题有非常精辟的看法……”
但这根本是一种愚弄。工作尊严只存在出于自愿的工作里面。所以唯一可以当成道德标准的是无所事事,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评断一个人。平庸的人要是无所事事就完蛋了。这就是它的教训和伟大之处。相反地,工作会把所有的人都压扁。工作不能当成判断的标准。它只会让人开始去追究自己何以受辱的形而上原因。在目前这种讲究思想正确的社会里,工作被赋予的那种奴役形式让最优秀的人也无法幸存……
现在唯一还有可能的博爱,唯一还在供应并被允许的,是去为国捐躯时那种既肮脏又黏腻的博爱。
这个世界的悲惨和伟大:不给我们任何真相,但有许多爱。
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人有种奇怪的虚荣心,想让别人或自己相信他向往的是真理,但其实他有求于这个世间的是爱。
这是一个难以察觉并理解的事实:我们可以比很多人优秀,但无法因此而高人一等。而真正的优越是……
参照:所有苦痛里头那种贬抑人的东西。不要让自己沦落空洞。努力去克服和“填满”。时间——不要浪费
唯一可能的自由,是面对死亡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人,在接受死亡实相的同时也接受了它的后果——亦即一切传统生命价值的颠覆。伊凡·卡拉马佐夫(41)所谓的“一切皆被允许”,是这种前后一致的自由的唯一说法。但须深究其义。(42)
“只有那些曾历经‘现在’的人真正知道什么是地狱。”(雅各·瓦塞曼(43))。
摩奴法典(44):
“妇人的嘴,少女的胸,孩子的祷告,献祭的烟,永远纯洁。”
尼采:“如果说最有灵性的人最勇敢,那么最痛苦的悲剧就是注定要让这些人去经历。正因如此,他们都对生命都不敢小觑,因为生命对他们展现了最大的敌意。”(《偶像的黄昏》)
空中布满了凶残而可怕的鸟。
人生想要过得更快乐,就必须尽量去见证其中的悲剧。真正具有悲剧性的艺术作品(如果这也算是种见证的话),应该都是幸福的人创作出来的。因为这一类作品的灵感全来自死亡。
他望着她。他读过很多贫困的故事,里面都会有个“勇敢的”女人。她没有笑。她又走回厨房里。勇敢?不,认命。
“可是,帕提斯,还有爱啊!”
他转过身,一张被绝望腐蚀的脸。
“是啊,”帕提斯说,“但爱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因为有两种理性:
一是伦理的。
另一是美学的。
形象和寓言:试着在具体事物那种难以形容的理所当然里,注人情感中那无法言喻的东西。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那种点到为止的。一个艺术家的整体经验和他的想法、人生(就某种意义而言即他的“系统”——除掉这个字的系统性意涵的话)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而作品正是这种经验的反映。
那些不言而喻的经验正暗示着它丰富的内容。
造物者那无情的心。
“一个思考的人让一切都荒芜了。”(53)
一个爱着这世间的男人和一个爱他并非常确定可以跟他永生相守的女人。两人对爱的尺度并不相同。
火车上的小情侣。两个都长得不好看。她拉着他,笑吟吟的,撒娇,撩拨他。而他,两眼无神,因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他并不引以为傲的女人爱着而感到尴尬。
人的一生中,有一点点的大情大爱和很多很多的小爱小情。如果可以选择:两种人生和两种文学。
但事实上,这是两头怪兽。
她常对我说:“你真傻。”(54)她用的就是这几个字,边说边笑,通常她会这么说表示她最爱的是我。
我们两个,谁也走不出这个总是会把你拉回来的贫民窟。她家中的愁云惨雾和凌乱肮脏,跟我家里的一模一样。我们会在一起,无非就是想逃离这一切。然而,过了这么多岁月,此时此刻当我再回头去看当年她那张疲惫的孩子脸,我知道我们根本摆脱不了这种悲惨的人生,而事实上,就是因为在这样的阴影下相爱,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强烈的、如今用再多代价也买不到的情感。
我现在不记得当年是不是对她有过欲望。我想一切都混在一起了。我只知道那些让我心旌动摇的,最后都化成了温柔。
我们共同有过一些很特别的快乐时光。我们订婚时,我22,她才18。但让我们心里充满庄严喜悦之情的,是事情那种已经被公认的性质。
门上写着:“请进。我上吊了。”人进去一看,果然如此。(他自称“我”,可他已不再是“我”了)(56)
一个作家的死会让我们去夸大其作品的重要性,同样地,一个人的死也会让我们高估他在人群中的位置。就这样,死构成了过去的全部,在里头装满了幻觉。
无法忍受和现实起冲突的爱,不能算是爱。但这样一来,不能爱就成了那些高贵心灵的特权。
参考斯图尔特·穆勒(64):“当个不高兴的苏格拉底要胜过当只心满意足的猪。”
一旦坐下,在这股突然袭来的出奇安静之中,我有种被解放的感觉。首先挣脱的是过去这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日子,还有这种想要成为自己人生主宰的努力,这些艰困的情绪起伏。一切都平息下来了。
奥兰。开着红色天竺葵和香雪兰的小花园上面是米尔斯克比尔港。天气只好一半:有云也有阳光。和谐的地方。只要一大块天,就能让最紧张的心平静下来。
那条有小姐的街叫作“真理街”。入场费是三法郎。
马尔罗尝言:“会让一件艺术作品受到破坏的不是热情,而是证明的意志(volonte de prouver)。”——译注
这句话本来是法国诗人拉马丁写的:“一个让您思念的人,让一切都荒芜了。”——译注
◆ 第三本 1939—1942
……就像有人动不动喜欢拿铅笔在书上画线,似乎这样可以显示出该读者很有品位、很有智慧的样子。
欧洲和伊斯兰的对话。
——每当我们凝视着你们的墓园,并想着你们是怎么造坟的,我们就会打从心里生出一股悲悯之情、一种敬畏之心,有人竟然可以这样去呈现他们的死亡,并与之共存……
——……我们也是,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可怜。这样可以让日子好过一些。这是一种你们完全无法想象,甚至会觉得毫无男子气概的情感。然对此深有所感,却是我们之中最有男子气概者。因为我们所谓的男子气概,其实就是那些明智的人,而缺乏洞见的蛮力,我们不屑一顾。相反地,对你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有没有指挥权。
勒·柯布西耶。“您明白吗?!艺术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家,是因为某些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只是个人而已。”
皮亚(2)和那些即将消失的文献。自愿性的分解。面对虚无,唯有享乐主义和不断的旅行。历史精神在此成了地理精神。(3)
长年独自生活的男人,领养了一个小孩。把长期累积的寂寞全发泄在孩子身上。在他那封闭的世界里,和另外一个生命终日面对,他自觉是孩子的主人,一片大好河山的征服者。
波德莱尔:“我们在人权宣言里面忘了两种人权:自我矛盾和一走了之的权利。”
同上。“有些诱惑强烈到只能视之为德行了。”
“那几年他很难熬,充满疑惑,等着结婚或随便什么都好——那时他就已经发明出一套证实自己为何失败和懦弱的出世哲学。”
(一)俄狄浦斯除掉了斯芬克斯,而且他之所以能为民除害,都要归功于他对人的认识。整个希腊世界都一清二楚了。
(二)但同样这个人,还是遭到命运无情的摧残,盲目逻辑之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和易朽性之一无遮蔽的澄澈。
诸神化身为乞丐,求取施舍的传说。这样的故事很造作。
制陶师傅地布塔德(Dibutades)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年轻人。用尖刀在墙上描出他的侧影轮廓。这画被她父亲见到了,因而发明了希腊陶瓶上的装饰风格。爱情是一切事物的开端。
在哥林多,有两座盖在一起的神庙:一座崇拜的是暴力,另一座是必然性。
亦象征着某种有待界定的人类处境。
我很愿意为她死,P说。但就是她别来要求我活下去。
但今天只让人觉得战争和和平一开始其实没什么两样:同样受到这世间和人心的漠视。
有些人为爱而活,有些人为活而活。
我们总是夸大了个人生命的重要性(9)。太多人活着不晓得该做什么,以至于即使不让他们活下去,也不一定就是不道德。另一方面,一切都有了新的价值。但这已是老生常谈。
一个会思考的人,通常无时无刻不根据最新的例外状况,来修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真相,或说人生给我们的教导,就是藏在这种习性、这种思想的扭曲和这份有意识的修正里。
接受每一项考验。但矢志在最不高尚的任务里只行最高贵的事。而尊贵的根本(真正的、心灵的尊贵)是藐视、勇气和深深的漠然。
大家都会问战争在何处——那种惨不忍睹的场面在哪里?然后意识到自己其实知道答案,战争就在我们心里。战争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是那份不自在,那种被迫做出的选择。选择出征的后悔自己勇气不足不敢缺席。选择缺席的则自责不能和其他人同生共死。
这个令人作呕的世界和这股全球风行的昏庸愚昧,勇气变得微不足道,伟大可以仿冒,荣誉感逐日式微。
看到某些人的尊严竟然可以这么轻易就垮掉,实在让人目瞪口呆。但想想也是无可厚非,这里所谓的尊严,在他们身上只能借着不断勉强自己违反本性来维持。
葛罗图森(12)论狄尔泰(13)“由于认识到吾人存在之零星特性,以及每个单一生命过程会碰到的偶然性与限制性,我们于是开始在众多生命的集合体里,寻求那种我们无法在自身中找到的东西。”
如果荒谬被推到顶端(应该说是一旦被揭穿),那就再也没有任何经验是具有价值的,而所有行为背后的意涵也无高下之分了。意志不算什么。接受,一切。如果在最卑微或最痛苦的情况下,人仍然“在那儿”神智清醒地忍受着,不愿投降的话。(14)
置之度外地去评断一件事是不可能且不道德的。唯有深入此一荒谬的灾难中,我们才能保有藐视它的权利。
“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壮。”(尼采)
“体系的意志缺乏光明正大。”(《偶像的黄昏》)
“悲剧性的艺术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那些有问题和可怕的事物,他来者不拒。”(《偶像的黄昏》)
“G.构想出一种强人,知识渊博,对实际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皆驾轻就熟,很有自制力,又能尊重自我的个体性,能够大胆地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丰美与浩瀚,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自由;有着宽大的胸襟,但并非由于软弱,而是力量的展现,因为他还晓得如何从那种凡夫俗子所谓的损失中获得利益;对这种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了,但懦弱除外,无论它是出于恶意或善意……这样一种被解放了的精神,出现在世界的中心,在一种快乐且信心十足的宿命论中,这种理论坚信,除非是特例,不然没有什么是可谴责的,它相信一般而言一切都有答案并能获得证明。它不再否定(Il ne nie plus)……”
“这孩子病得很厉害,”那中尉说,“我们不能收他。”我今年26,命一条,我知道我要什么。
巴黎之春:某个预兆或栗树上一颗芽苞,人心就开始痒了起来。在阿尔及尔,春来得粗暴多了。这里不只是一颗玫瑰花苞,而是一千颗玫瑰花苞,在某天清晨,突然让你无法呼吸。在这里,我们不是被某种难以捕捉的热情闪过脑际,而是教千百种铺天盖地汹涌而至的香气和色彩贯穿全身。这里当道的不是敏感纤细,而是被突袭的身体。
我们用什么去作战:
(一)用众所周知的那些
(二)用不愿出征者的万念俱灰
(三)用那些没人强迫他们上前线但因不想独自留下所以还是去了的人的自尊心
(四)用那些因为走投无路而自愿入伍的人的饥肠辘辘。
(五)用很多高尚的情操譬如
(a)同病相怜的团结心
(b)不愿表现出来的藐视
(c)无仇无恨
我了解您的感受,但当您决定把这绝望当成生活原则,认为一切皆无益并将自己藏身在您那深恶痛绝的情绪背后,我就不再明白了。因为,绝望是一种感觉,而非状态。您不能一直待在里面。而感觉也必须让位给一个见事较清明的视野。
格林(17)在他的日记里抄道:
“不要畏惧死亡,这样就太给它面子了。”
蒙泰朗引用了达布主教(Mgr Darbout)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作为《无用的服务》(Service Inutile)一文的题铭:“您的错误就是以为人来到这个地上是为了在这儿做些什么事情。”
劳伦斯(19):“悲剧应该就像是对着不幸狠狠地踹上一脚。”(见其贵族共产主义)
同上:“革命不应该是为了让某个阶级夺权,而是为了给生命一个转机。”
“人群并不是我的同类。他们只会注视着我,对我下判断;我的同类,是那些爱我、不会注意我的人,他们不顾一切地爱我、没有限期地爱我、不奴颜屈膝地爱着我、忠心耿耿地爱着我,而不是因为我做过或将要去做哪些事,他们就像我爱自己一样地爱着我——连自杀都不例外。”
……“她(梅)是唯一和我一样拥有这份爱的,无论这爱是否完整,就像有人一起生了小孩,但孩子病了,随时可能死掉。”
《吠陀》。人在想什么,就会变成那样。
“您知道,丰塔纳,这个世界最令我赞叹的是什么吗?那就是一定要留下什么东西的无力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军刀和精神。到最后,军刀一定会被精神打败。”——拿破仑(22)
沉重一如肉欲而无望人生。
我常听见奥兰人在抱怨他们的城市。“没有有趣的圈子!”呃,当然啰!你们自己不要的。某种不想提升的壮阔。这种壮阔的本性是贫瘠的。它让人无法突破自己的限制。忘了什么圈子吧!到街上去。(只是奥兰并不适合奥兰人)
一个人唯有在对客观现实能够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才有去追求大量且多样化的经验——尤其是在感官生活和任性纵情上——的合法性。
还有对物质的投入也是——而很多追求感官的人是因为已经成了感官的奴隶,才会这么做。秃鹰在此再次被拥抱。
——在巴黎结束。寒冷,灰色天空下,鸽子在王宫院的黑石间盘旋,这城市及其光明,匆忙的吻,恼人而不安的温存,欲念和智慧在一个24岁的男人心中升起——句“继续当朋友吧”。
“哦,我的灵魂,不要向往不朽的生命,但要穷尽一切的可能性。”(品达——第三首皮提亚颂歌)(37)
她不是爱的化身,而是生存机会——一切非关自我放逐,一切认同生命者。而且生存机会从来没有过这么动人的脸。谁能够爱得那么坚定不移呢?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激情。这首歌,这张脸,这个深沉又温柔的声音,这个有创意而自由的人生,就是我所有的期盼和等待。而如果我放弃了,那么这些至少还可以作为解放的希望、作为那我无法割舍的自我形象。
漠然,承认对一切都感到漠然。
但阳光、微风、阿福花的洁白、天上那种已经硬化的蓝,一切都让人想到夏日,它那金黄色的青春,那些女孩男孩的古铜色肌肤,初生的激情,长时间的日晒和傍晚骤然来到的温煦。还能赋予我们这个时代什么其他的意义,除了这高原的启示之外:一边是生,一边是死,在这两种美之间的,是忧郁。
有愈来愈多人面对这个世间的唯一反应是个人主义。人的目标就是他自己。所有我们为了全体的福祉所做的努力,终将失败。就算我们无论如何想试试看,姿态最好也要故意摆高一点。整个抽身出来,独善其身吧!(白痴)
他决定放弃一切,只因对方既然那么宽宏大量,他也愿意牺牲——绝不抱怨——他真的是比不上人家。此外,他还真的有点以为事情就是如此。不过也得考虑到害怕挨揍的成分就是了。
但这灵魂也有一个伟大的地方:静静地忍受孤独。当我们站在丘顶上俯瞰巴黎,在雨中成了一团巨兽般的雾气,宛如从地上冒出的一颗难以形容的灰色肿块,如果我们接着又去看蒙马特圣彼得教堂的墓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片土地、一种艺术和一个宗教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些石头的每一根线条都在抖动,每一个钉在十字架上或被鞭打的形体,一如这个城市本身,都能让灵魂里充满那种极强烈而且被冒渎的激情。
但另一方面,灵魂从来就没有对过,而在巴黎更是站不住脚。因为巴黎曾经献给这个如此在乎灵魂的宗教的最辉煌面容,竟是以肉身的形象刻在石头里的。而这个神,如果祂让您感动,是因为祂有张人的脸。人类景况的特殊限制,让他无法脱离肉身,也让他那些企图否定身体的宗教象征全都有着身体的外表。
基督教对这点很了解。它能够如此深深地触动我们,是因为耶稣是神也是人。但耶稣的真理和伟大在他被钉到十字架上之后就没了、在当他高呼为什么要放弃他的时候就结束了。把福音书的最后几页撕掉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很人性的宗教。这个宗教拜的,其实是孤独和伟大。当然也有人很受不了它的酸涩。但这就是它的真相,其余的皆为谎言。
这就是为什么懂得如何独自在巴黎过一年,住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比起一百个文学沙龙和四十年的“巴黎生活”,还可以让人学到东西。这是一件残酷而丑陋的事,有时像一种折磨,而常常那么地濒临疯狂。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一个人的品性应该会更坚强、更有信心——或死掉。但如果它死了,那是因为它不够强壮,活不下来。
“J.M.在这里提到的作品,皆已付之一炬。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他本来也可以让它们出版的,只是除了驳斥和漠视大概不会引起任何反应,这么一来跟烧掉也没两样。”S.L.
那人(J.C.)给自己订下了死期——眼看来日无多了。他立刻感受到一股奇妙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比社会上所有的势力和其他一切都来得高级。
短篇小说。一个传教士,很满意自己被派到外省乡下的命运。意外地去陪伴一个死刑犯度过他最后的时刻。在那儿失去他的信仰。(46)
唐璜:不,神父,我相信三件事情。
神父:我可以知道是哪三件吗?
唐璜:我相信勇气、聪明和女性。
神父:那应该不用对您抱什么希望了。
一个贡多铁里(53)救了某城——应该是锡耶纳。他什么都要。大家就想:“任何东西都不够奖赏他,甚至是最高权力。我们干脆把他杀了。然后把他当神来拜。”于是就这么做了。
在拉文纳,人们会把圣坛上的蜡烛拔起来拿去插在但丁的墓前:“你比另外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还值得这个。”
奥兰证明了人的内在确有某种东西要比他们的道德规范来得强烈。
是什么让我们对一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感到兴趣和依恋呢?这空洞,这丑陋,这无聊,在这样不容情而雄伟的天空下,到底有何吸引人之处?我可以回答:造物。在某一类的人看来,一个地方,只要那儿的造物是美的,就是一个拥有一千个首都的国度。
荣誉“是一种非常人性的德行,我们可以想象它是死亡的产物,没有天堂的棕榈枝可拿;这是生命的功效”。(59)。
“就是,不过他玩乐器,是军乐队的。奏乐时吹得太用力,结果送了命。”
“这个,一定的。如果有病,就要去治疗。不该还往什么管子里吹风。”
那个似乎已经便秘了三年的太太说:“这些阿拉伯人,把女儿的脸都遮起来了。哼,他们就是还不文明!”
春天来了,阿尔及尔附近的山坡上繁花漫溢。黄玫瑰蜂蜜般的香气,流淌在小街弄间。硕大无朋的黑色丝柏,竟看不出是怎么爬上去的紫藤和山楂花之光,从树梢飞溅而出。温暖的风,平广的海湾。强烈而简单的渴望—和舍弃这一切之荒谬。
“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都是建设者。但革命一定会对他们吐舌头,一旦他们到了十二三岁开始显露个人特质、展现出他们独具的性灵之时,革命就会把他们给杀了。”
释迦牟尼在荒漠中多年,一动不动,眼睛望着天空。连神祇们都妒忌这种智慧和这磐石般的宿命。在他那张开的僵硬的手里,有燕儿来筑巢。但某天,它们展翅而去,一去不返。而那曾经令他内心之渴望与意志、荣耀与痛苦全部寂灭了的东西,开始分泌泪水。石头于是长出了花。
They may torture,but shall not subdue me.(他们可以折磨我,却无法征服我)
一颗心拿什么来驾驭自己?去爱吗?没有比这更不确定的了。我们可以知道爱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却不知道爱究竟为何。在此它对我而言是剥夺、懊丧、两手空空。我不再有冲动;剩下的只有焦虑。一座看起来像天堂的地狱。还是地狱。今日令我感到虚无缥缈者,我称之为生命和爱情。出发,限制,分手,这颗没有光亮的心在我的体内散落一地,泪水和爱的咸味。
风,这世上罕见的干净东西之一。
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而且看见她脸上出现了染上瘟疫的迹象。他的爱从未这么强烈。但她也从未如此令他作呕过。他的身心已经分裂。但最后赢的总是身体。恶心令他发狂了。他抓起她一只手臂,将她扯下床,拽过房间、客厅、公寓走廊、两条小巷和一条大街。他把她扔在一条水沟前。“总之,还有别的女人。”
最后,那个最无意义的角色决定发言了,“在某种意义上,”他说:“这是天谴。”
西方文学不会去描述日常生活。他们只会不停地给自己找一些令他们热血沸腾的伟大形象,追求这样的形象——这形象可以是曼弗雷德或浮士德、是唐璜或纳喀索斯——,但永远无法企及。这种想要和理想合而为一的狂热是一切的动力。而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只好发明电影英雄。
“现在是用行动证明人类的尊严不会向诸神的伟大让步的时候了。”(《伊菲姬尼在陶利德》)(69)
“我要帝国、疆域。行动是一切,荣耀什么都不是。”(《浮士德》)
李斯特论肖邦:“他不再创作艺术,除非是为自己写出他本身的悲剧。”
“让我们来谈论坟墓、虫蛆和墓志铭。”还有韦伯斯特的:“人就像肉桂;要磨碎才会有味道跑出来。”
2世纪时,关于耶稣相貌的讨论。圣西里尔和圣查士丁:为了赋予道成肉身最大的意义,耶稣的外表应该要难看得令人生厌。(圣西里尔:“人子里面最丑陋的那个。”)
但希腊人的观念是:“如果他长得不好看,他就不是神了。”后来希腊人赢了。
在乱世中创作的人有:莎士比亚、弥尔顿、龙沙、拉伯雷、蒙田、马莱伯(Malherbe)。
托尔斯泰最后几部作品之单调。印度教典籍之单调——圣经预言之单调——佛陀之单调。古兰经和一切宗教典籍之单调。尼采之——帕斯卡尔之——舍斯托夫之单调——普鲁斯特之,萨德侯爵之可怕之单调,等等,等等……
但托尔斯泰在下文又修正道:“死亡的存在迫使我们,不然就是自愿放弃生命,不然就要想办法改变我们的人生,赋予它一个死亡夺不走的意义。”
法柏路思(A.Fabre-Luce)的定义即由此来:伟人的特征在于他会很严密地让自己退隐在历史里,并用一种内在的自由来面对它。
譬如:“这个世界与孤独者为敌。”错,这世界管你去死,何况,它也有这个权利。
瘟疫。“我渴望一件公平的事情,”—“瘟疫这不就来了。”
还有人会把个人主义和追求个性搞混。这样是混淆了两种层次:社会的和形上的。“您的注意力太分散。”生活变来变去,就是没有个自己的样子。但有自己的样子,是某种文明形式下的特殊概念。对别的文明来说,这可能是最不幸的不幸。
修昔底德借伯里克利之口,说雅典人最特别之处,在于“可以非常地大胆,但做起事却又能深思熟虑”。
弗拉克(Otto Flake)论萨德(83):“一种价值观,对不服从它的人而言,它就是不稳定的。萨德看不出他必须服从的理由在哪里,他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到这样的理由。”萨德认为,没有得到圣宠的人是毋须负责的。
参考马可·奥勒留(89):“凡我们可以活下去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在那儿过得很好。”
“让一件构想中的作品无法继续下去的,会变成这件作品本身。”
挡在路上的会让人走更多的路。
Collected by Fang Wang
The painting is from Duolin He.